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特性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它的核心理念是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和破坏,增加地表残茬,达到保持水、土***,使土壤能维持相对高产的目的。以下是保护性耕作的一些主要技术特性:
1.秸秆覆盖还田
保护性耕作强调使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这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这种覆盖可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蒸发和径流,增加土壤有机质,锁住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秸秆覆盖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微粒的聚合,使作物根系更容易发展,减少土壤压实。
2.免(少)耕播种
保护性耕作***用少(免)耕播种技术,即在保证***发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机械操作。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机器磨损,降低作业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自然机能和疏松功能。
3.化学除草和杂草防治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杂草和病虫相对容易生长,因此需要及时观察和处理。通常***用适时喷撒除草剂或人工锄草的方式进行杂草防治,病虫害主要靠农药拌种防治,有病虫害出现时可喷杀虫剂。
4.机械化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技术、装备及手段作为载体的现代农业新技术。目前,保护性耕作包含的机械化技术主要有四项,即:秸秆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深松技术。其中,秸秆覆盖技术和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两大关键技术。
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还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农田扬尘和燃烧秸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这些都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技术特性,体现了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总的来说,保护性耕作是一种集环保、经济、高效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它的广泛应用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为您提炼了 5 个关键词,查找到 68295 篇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