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新的目标,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此正是确立。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基本构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完成。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实现了市场配置,市场经济体系至此基本建立。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极大的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与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组成三大周期性全国普查项目。2023年,我国将进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目前,普查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
经济普查将对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调查,主要了解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变化情况。
经济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普查年份的年度资料。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将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开展的首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于摸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家底”,全面了解新时期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特征,深化统计现代化改革,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考2个小时。内容主要包括:数学(70分),逻辑推理(40分),写作(40分)。其中数学主要考查的是跟经济类相关的数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主要考查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三部分,一般不会特别难的。
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一项全国统考的业务课考试科目,包括数学、逻辑、写作三个部分。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经济分析中常用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
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首次出现在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是为了招收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及资产评估硕士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替代以往的303数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