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的应用和推广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它不仅可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还可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在辽宁省,2024年实施保护性耕作任务面积达到1350万亩,鼓励各地在***任务面积基础上增加实施面积,以此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扩大辐射带动面积。
技术优势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带来了许多优势。首先,它能够增强土壤蓄水保疆能力,减少水土和营养物质流失,土壤中水分和有机质含量较高,能够为下一期农作物种植提供水分和养料,有利于为农作物健康生长提供了土肥条件。其次,保护性耕作技术颠覆了传统秸秆燃烧理念,秸秆被保留下来用于覆盖土地,就避免了因燃烧产生的碳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污染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第三,由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改善土壤水肥条件,化肥使用量下降,降本增效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壤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
存在问题及对策
尽管保护性耕作技术带来了许多优势,但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农民积极性不高,因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使用特定机具,农民觉得会大大增加资金投入,经济效益有待观望,因此缺乏意愿购买专业机具。另一个问题是土地经营规模不够,现阶段我国每户农民拥有土地面积相对较小,耕种管收多使用普通小型农机,大型机械没有用武之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不具备条件。此外,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农民都比较保守,农业新知识和技术水平不高,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更缺乏足够认识,认同度也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有一些应对策略。例如,***可以加大引导力度,形成合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示范基地建设提上日程,同时纳入到部门考核,确保部门职责落实到位。通过技术人员传授技术应用要点,使之正确操作新型农机具,能够改变扭转农民落后的种植理念。加强推广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便能将将技术要点普及给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实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高效推广。加快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有助于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才能得到更广泛推广应用。
结论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它不仅可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扩大农业生产效益。在推广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问题,通过***引导、技术培训、土地流转等方式,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质量,确保保护性耕作的实施。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追问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为您提炼了 5 个关键词,查找到 21818 篇相关资料。